东莞全力推进截污次支管网建设
■长安镇截污管网建设施工现场 市水务集团供图 东莞全力推进截污次支管网建设 2016年以来累计建成管网超1500公里 挖掘机正在一段段地开挖,工地周围完整地做了围蔽,现场多个展板展示着施工质量和安全操作工序……这是记者日前在市水投集团东清公司负责实施的长安茅洲河流域综合整治项目施工现场看到的。 茅洲河流域的管网建设只是全市管网建设的一个缩影,2016年年底以来,东莞全面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将截污次支管网建设作为主战场,目标是解决管网缺口,基本杜绝污水直排河涌的现象。 截至今年6月16日,全市自2016年以来已累计建成截污次支管网1590公里,其中,今年新建约564公里,占年度任务43.4%,这标志着我市截污次支管网短缺的短板正在逐步补上。 管网短缺成为制约水环境提升的短板 东莞,地处岭南水乡,依水而居,因水而兴。 优越的地理位置,丰沛的水资源,助力东莞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东莞以制造业为主,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与此同时,也给水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016年年底,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广东,此后的反馈意见指出,东莞市污水管网建设滞后,全市37座污水处理厂有35座管网建设没有到位,污水收集率低,影响污水厂的处理效益。 截污次支管网短缺成为制约我市水生态环境提升的关键因素。痛定思痛,东莞全面打响了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力争补齐全市截污次支管网短板。 2016年11月,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暨水污染治理工作动员大会召开。会议对全市的治水工作做了部署,我市把截污次支管网作为水污染治理攻坚战的主战场,会议提出我市在2018年年底前新建1800公里截污管网,配套新建扩建15家集中污水处理厂,全面铺开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基本完善污水处理体系。 为了统筹截污次支管网建设等治水工作,我市于2016年11月成立了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工程现场指挥部,通过创新水污染治理组织统筹、优化审批、督查考核、绩效奖惩等体制机制,截污次支管网建设迅速打开了局面。 截污次支管网建成量逐年增长 按照规划,全市的截污次支管网共分为四个批次建设,其中,第一批次规划建设420公里,第二批次规划建设604公里,第三批次规划建设1115公里,第四批次计划新建截污管网1643公里。 2017年年中过后,全市镇街纷纷进入截污次支管网施工的高潮。2017年全年,我市共建成了截污次支管网约767公里,是整个“十二五”期间和2016年共6年时间建成总数的1.5倍,力度不可谓不大。 今年,更是全市截污次支管网建设的关键之年,我市今年的目标是建成截污次支管网不少于1300公里,确保按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要求补齐建设短板。 记者从市现场指挥部了解到,截至6月16日,第一批次管网已累计建成427公里,已全部完成建设;第二批次所有项目均已动工建设,已累计建成571公里,完成率约为94%;第三批次所有项目均已动工建设,已累计建成512公里,完成率约为46%;第四批次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污水厂建设是整个水污染治理环节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污水处理厂建设方面,我市2016年至2017年已完成9家污水厂的厂区工程建设,今年已建成1家,目前正在建设的有5家。 开展验收移交 让管网早日发挥作用 我市今年重点实施截污通水工程,将做好主干管网破损修复并健全长效管养机制,全面接通截污次支管网、主干管网和污水处理厂,提高全市的污水收集率。 市现场指挥部将加快截污次支管网的验收移交,使管网早日通水,早日完成入河排污口的截污工作。 为了加快验收移交进度,市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工程现场指挥部优化验收移交工作流程,资料审查与实体验收并联、验收移交无缝对接、移交工作先接收后整改、推进分段验收等,大大提高了验收移交速度和效率。 截至6月16日,第一批次截污次支管网已累计验收和移交管网长度分别约339公里和286公里,完成率分别约占81%和68%;第二批次已累计验收和移交管网长度分别约106公里和21公里。 今年,市现场指挥部将推进管网与排污口对接。加强对在建或正在规划建设的次支管网前端管网接驳的技术审查,在规划设计阶段要求摸准排污口,同步考虑解决尾水收集问题,能在验收通水后立即加快管网沿线排水接驳工作。 为做好入河排污口整治,我市已全面启动入河排污口调查工作,将入河排污口纳入全市水污染防治挂图作战系统实施“销号管理”。到明年底,基本完成全市所有入河排污口的整治。 做好安全质量保障工作 安全和质量始终是工程建设的生命。
市现场指挥部将加大管网施工现场巡查频次,进一步加强施工质量监管。主要采取不发通知、不限时间、不定路线,不定期对管网项目进行飞行检查确保工程质量。此外,还将委托技术力量强、信用好的检测单位,对工程管材等开展质量检测,部分将采取破坏性抽检。 |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